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医界要闻 >> 医界要闻 >> 查看文章
【技术】癌症化疗的植入式人工注射座(Intravenous port;静脉输液港)
录入:webmaster  来源:JXR  时间:2016-9-30  【 字体: 】 

癌症化学治疗的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类:其一是利用药物对于阻断肿瘤细胞分裂增生,其二是造成传递遗传讯息的细胞脱氧核糖核酸不可逆破坏,其三是阻断肿瘤细胞引起的血管增生,其四为阻断肿瘤分泌生长所需生长激素但是不管化疗药物是属于哪一种作用机转,它都具有细胞毒性,对血管内皮的刺激性很强,容易造成静脉发炎或血栓的生成。一旦出现这样的临床状况,困难针扎(difficult access)或是血管外渗漏(extravasation)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由于化学治疗药物本身所具备的毒性,它不仅会杀死肿瘤细胞,对正常的体细胞也有一样的作用。一旦病患出现血管外渗漏的状况,会在静脉注射处出现严重的组织坏死,一旦缺损面积过大,甚至还需在组织坏死状况稳定后,再行植皮或组织重建。为让病患能更安全的接受化疗,让病患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注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导致了植入式人工注射座一系列的发展。

最早的人工注射装置是由Aubaniac1952年提出一经皮穿刺的中央静脉输液管技术。但由于每隔一段时间仍需更换注射的地方以避免导管感染。因此,Broviac及稍后的Hickmen提出结构上的改良,以一个皮下的阻碍物 (subcutaneous cuff) 阻断体表细菌的感染。1982Niederhuber首先发展出全植入式的人工注射座。现今的植入式人工注射座即以此为基础,加以根据临床使用的经验作改良。人工注射座在构型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导管(catheter),一是注射座(port)本身,一是固定导管于注射座上的锁头 (locking nut)。在临床使用上,仅确定注射座的位置并以食指及拇指予以固定后即可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反复针扎,可有效避免药物外渗。与周边静脉注射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相较不仅有较少的并发症还有较佳的注射功能。这不仅让有需要接受化学治疗的病患可以更轻松地接受化学治疗,有效延长病患存活时间。

来源:长庚纪念医院国际医疗中心 2016.9.19

来源:金祥瑞公司  【 打 印 】【 关 闭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技术】长庚质子中心通过JCI扩展评鉴-初步治疗抗癌成绩亮眼